Biopsychosocial Model: 全面的醫療模式?

biopsychosocial

上一篇我們討論了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也就是biopsychosocial model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的前身。快速的來複習一下,只要談到理解和治療疾病時,生物醫學模式早已成為數十年來的主要預設模式。基礎建立於細分主義和人體機械化的理解方式,導致biomedical model過於注重研究單個器官和個別的系統。然而,隨著醫療的發展,我們對於健康和疾病的理解也不斷的在進化與改變。這也使生物醫學模式逐漸無法解決與解釋現代許多疾病複雜的情況所呈現的方式。現代醫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也因此就誕生了。

What is BPS Model?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 於1977年由George Engel提出,同時考慮了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因素,並強調這三大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主要是想要強調將人視為一個整體的重要性,而不只專注於人的單一身體部位。通過考慮這些因素之間的複雜互動,生物心理社會模型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解疾病和更有效的治療方法。而George Engel當初提出這一個新模式的時候(也就是BPS model) 必須要包含著以下6個要素:

BPS的6個必要要素

(1) 必須包含生物心理社會的核心觀點

(2) 建立心理社會因素在醫療領域中的影響的嚴謹科學研究

(3) 心理社會因素是能夠左右許多不同症狀的呈現或掩蓋症狀的呈現

(4) 『生病』是一件主觀的事情

(5) 理解為什麼人從生理學的層面是已經康復了,但仍然覺得還是處於『生病』的狀態

(6) 認識到醫病關係的重要性

BPS的3大組成因素

接下來讓我們來複習一下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三大組成因素:

Bio- | Biology | 生理學

此領域主要指的是身體的組織方面的損傷與疾病。就像是肌肉的拉傷或網球肘。

Psycho- | Psychological | 心理學

此領域主要是與心理層面問題有關,包括像是心理疾病或心情上的改變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Social | 社會因素

此領域主要是人與社會之間的互動,包括無法社交、無法參與活動、維持人際關係方面有困難、等等,而導致個人的孤立。

Biopsychosocial Model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Louis

由此3大領域可見,Biopsychosocial Model並不是直接的否決了先前的biomedical model的一切,而是將其納入一個考慮更廣泛的框架與思維之下。我們並不能否認生理學所帶給我們的知識與觀念,但的確有太多的醫療問題與疾病,如果只單靠生理層面的思維是無法解決或解釋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腳踝扭傷,從生理層面來看,當腳踝的韌帶已經癒合,腫脹也已經消去,測試兩個腳踝的肌力也都相等的時候,就等同已經完全癒合。但還是會有不相信腳踝或使不上力的感覺的問題,這就是有參雜心理層面的因素在其中。

小總結

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主要優點之一是能夠解決與解釋日益增加的慢性疾病問題,因為這一類型的疾病,通常不能單純由生物學因素得到完美的解釋與治療,而是必須要考慮到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例如,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壓力和憂鬱的狀況,會對於這一個疾病的管理和風險有影響。通過著重於心理社會因素與這一些因素之間的關係,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可以說是一種更為全面的醫療思維與架構,並能夠更好地解釋和解決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複雜關係。

而我想George Engel的這一句話最能呈現BPS model的主要精神:

“ By evaluating all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both illness and patienthood, rather than giving primacy to biological factors alone, a biopsychosocial model would make it possible to explain why some individuals experience as illness conditions which others regard merely as problems of living.”

-George Engel, (1977)

有沒有更了解BPS這一個model了呢?

可以下方留言讓我知道喔!

Reference

Engel, G.L. (1971) “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 Science, 196(4286), pp. 129–136.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84746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